江苏科技大学
强化“三海”特色,打造培训品牌
一、导语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学校被誉为“中国造船工程师的摇篮”,已为船舶行业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拥有“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中心”两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学校是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是全国高校中船舶相关学科专业最全的高校,也是江苏省唯一直接服务于船舶行业的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质,是海军首批培养国防生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先后参与了工信部、科技部、海军以及国防科工局、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的国防科研项目,为军工单位输送了一大批涉船、机、电、焊接、管理等专业毕业生。
我校培训工作立足船舶行业,依托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军舰船的“三海”特色,先后承担了船舶企业后备领导干部、海军信息化、船舶行业技术等培训项目,主要涉及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非船产业技术开发、工商管理、修造船英语、信息化技术等领域。五年来,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近5万人次,其中船舶行业、海洋工程和海军装备培训人员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伴随着船舶行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江苏科技大学立足江苏,服务船舶行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海军舰船,发挥学科优势,在非学历教育中准确定位,向着“专、精、特、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构建船舶行业干部培训体系,不断优化升级,树立“中青班”品牌。
中船重工中青年干部工商管理培训是学校的特色培训项目,为我国船舶行业,特别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培训了大批干部。该班源于90年代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委托我校举办的后备干部培训班,进入新时期,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着眼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经反复调研、论证,与我校磋商,中青班培训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变革,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选聘校内外名家授课,组建精英教学团队,选择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现代企业考察交流,培训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培训质量大步提升。
培训内容主要基于船舶行业发展实际,以12门MBA核心课程为基础,讲授行业发展形势和前景、中高层领导艺术、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经营管理实务等。积十余年培训实践,汇众多名师和学员智慧,中青班编纂出版了80万字的船舶行业《工商管理培训教程》,受到各期学员的欢迎。精心的培训安排、严谨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全面权威的行业信息,使中青班成为船舶行业干部培训的一张王牌。截止2014年,我校共举办29期中青年干部工商管理班,每年2期,每期培训45天,累计培训管理骨干、后备干部1600余人,已初步打造出我校培训的“中青班”品牌。培训班创作了班歌、班徽,配备得力的班主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青班文化”。
二是构建船舶和海洋工程业务培训体系,不断开拓创新,扩大行业影响力。
作为中国造船工程师的摇篮,我校是全国高校中船舶相关学科专业最全的高校。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我校行业优势,直接为我国两大船舶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和江苏地方船舶企业服务,先后在校内外举办了中船重工非船产业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班、物流与外贸培训班、现代造船技术培训、修造船英语培训班等。
1.非船产业技术开发人员培训
为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有效推进非船产业发展,中船重工集团与我校联合举办承办了2期非船产业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新产品开发战略、支撑技术、支持工具等,培训为期1周,85人参加。
2.物流与外贸实务培训
由中船重工物贸集团与我校联合举办的物流与外贸实务培训班,每期培训2周,先后举办9期,培训学员近200人,主要解决了近年来物流和外贸迅猛发展形势下的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3.现代造船技术培训
学校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针对船舶企业技术骨干长年开展现代造船模式与建造技术培训、TRIBON培训等,以先进船舶制造技术带动技能业务的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让学员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针对性强,效果突出。依照企业需要,学校和主办单位共同协商制订培训方案,突破学科限制,融合多学科内容,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五年来先后为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泰兴口岸船厂、芜湖新联船厂、青岛4808厂、芜湖长江轮船公司、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南京永华船业、滨海党校、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培训技术人员11000人次,满足了用人单位对生产与管理知识的渴求。
4.修造船英语培训
我校长期为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造船企业开展修造船英语培训,累计培训3800余人次,较好的满足了地方船舶企业对外交流的需要。
在引进校内开展培训的同时,学校还坚持“走出去”战略,直接走进企业,送教上门,为蚌埠船厂、厦门重工集团、漳州一帆重工集团公司、镇江船厂、芜湖船厂等开办多种培训。
三是构建海军舰船信息化培训体系,不断挖掘突破,强化服务海军能力。
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质,是海军首批培养国防生的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先后参与了工信部、科技部、海军以及国防科工局、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的国防科研项目,为军工单位培养了一大批船、机、电、焊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安全。我校与海军一直存在密切合作,2008年,东海舰队首次提出在江苏科技大学举办信息化技术培训班。该班主要针对海军东海舰队的师团职及以下军官,提升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已举办8期,培训300余名海军军官,体现了我校科技拥军、科技强军的优良传统。随后海军东海舰队又把师团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轮训班放在我校,这种高规格、高层次的培训,是对学校办学水平与能力的重大检验。办学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关心,继续教育学院具体协调,承办学院认真负责、精心组织教学,学校相关部门全力保障,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课程设置、培训质量等均得到东海舰队政治部的高度认可,培训效果获得广大学员好评。
我校在船舶和海军装备领域的培训工作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影响,我们认为,有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各方重视,凝聚合力。培训客户单位对培训目的、意义、目标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学校领导、校内各部门对培训工作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好坏。
二是培训契合客户需求。无论是课程、师资和培训形式,都要根据客户的培训需求,做好深入调研、论证,拟订菜单式培训方案,供客户选用。
三是狠抓培训各环节。从备课、教学、实践,到听取客户意见、总结、提升、反馈等,作为培训组织方都必须高度重视。只有培训过程完整,培训效果才有保障。我校每次培训都召开学员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听取学员和教师的意见,及时沟通和改进。
四是从高校服务社会、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高度统筹考虑教育培训工作。
三、成效和反响
五年来,我校继续教育学院为中船重工集团直接培训中青班干部近600名,为东海舰队培训海军军官300余名,为其他船舶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19000余名,被誉为为船舶工业的“黄埔军校”。培训学员通过各自岗位不懈努力,都逐渐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知识全面、视野广阔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中船重工物贸集团总经理杨乾坤等就是中青班学员中涌现的船舶行业精英。尤其是中船重工“中青班”,在船舶行业赢得了广泛声誉,2012年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学校对84位中层以上干部开展培训,学校送教上门,派遣教师远赴重庆授课,公司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到课堂听课。该培训在重庆地区引起巨大反响和持续好评。
在开展培训的同时,五年来,我校与船舶企业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船重工701所、702所、大连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桥造船等大型企业,在海洋浮动平台、复合材料焊接、LNG船舶设备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合作项目达350余项,项目经费达1.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政策建议
目前,社会发展对培训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培训工作虽然有了长足进展,但是离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培训师资不太适应新要求,培训课程不太满足新需求,培训条件不太契合新需要。此外,学校还缺乏对发展培训业务的有效激励机制,尚需大力发挥我校教育培训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和导向作用。
我校培训工作要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就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创新发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建培训教研团队,集体研究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方式;定期组织去企业调研,搜集一线案例;选送优秀老师去其他培训机构学习取经;适当引进校外的精品课程和优秀讲师;
2.适当精简理论课程,增加研讨、互动和案例教学,设立专题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学员需要,适当增加企业考察机会;
3.改变大班集中授课方式,将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在培训教室设置小型茶吧,举办研讨沙龙;
4.改善培训办学条件,适当增加办学投入;
5.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主动开拓培训市场,逐步培养出一支专注于培训市场调研、项目开发、培训管理和项目营销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队伍;
6.制定学校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我校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bet3365官网
院校联系人:生佳根 院长 051184401086
执笔人:王升国培训办主任051184401089
黄星红
徐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