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共享课程  船体制图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一、《船体结构》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简述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为江苏省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建校70多年来始终保持船舶特色,坚持为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服务。目前是江苏省唯一、也是国内船舶工程类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高等院校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

本学科是江苏省唯一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点学科,其中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船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设有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船体结构》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自从我校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来,《船体结构》就是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经典专业基础课程。它讲述船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强度概念,船体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具体探讨船体各部分结构的组成,结构的特点等,使学生掌握船体结构的必要知识,熟悉船体总体与各局部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对结构的具体要求等,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船体结构”课程是我校特色专业中最具特色的课程。长期以来,我院积极开展“船体结构”课程建设,经过了几代教师多年的共同努力,我院“船体结构”课程建设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船体结构》教材一直由我院教师编写,该教材曾获全国船舶类优秀教材一等奖(省部级),2005年《船体结构》教材被列为江苏省精品建设教材,由我院尹群、杨永祥老师编写,2008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被评为学校精品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本课程是全国同类高校中较具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处在基础核心的地位。

二十世纪70年代

我校从1978年本科教育开始,就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船体结构”课程的建设,完成了满足本科专业教学要求的船体结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建设工作。

二十世纪8090年代

经过了吴仁元、李平、谢祚水、王广戈、胡毛字、尹群、王自力、杨永祥等众多教师多年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0年由吴仁元等老师编写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船舶类规划教材《船体结构》,当时国内凡设置船舶工程专业的高校都使用该教材。1986年经过修订出版,由于该教材的用量大以及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变化,19943月由吴仁元、谢祚水等老师第三次修订出版,该教材文字表达精练,图文并茂,适用性强,19965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船舶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省部级)。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加大了对《船体结构》课程建设的投入,加大了对《船体结构》课程的建设力度,2004年船体结构课程群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群。2004年《船体结构》课程建成10余套试卷库,实现了考教分离,流水批卷,并开始试行考试改革;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完善了教学文件;制作和整理了一批船体结构模型,加强了实践性教学。

200404年首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讲义、习题、课后习题解答等资料整理成电子文件,并初步成稿;课程负责人主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课题, 获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5

200507年由尹群主持,《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教材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建设教材。我院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被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投入经费600万元用于中心建设。

2006

20069月重点课程群“船舶结构课程群建设”通过学校评估验收,并达到优秀标准,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7

2007年由我院杨永祥、管义锋老师编写的《船体制图》教材,被评为学校精品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同年底又被列为国家级“11.5”规划教材。对“船体结构”课程的建设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8

2008年“船体结构”教材由杨永祥、尹群、谢祚水三位老师编著出版,因教材内容的变更,将书名更改为《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修订了“船体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

2008年船舶与海洋工程被确定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支撑的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成国内唯一的船舶制造技术实验室

2009

2009年《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教材被评为学校精品教材和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并完善和加强了本课程建设,所在专业实验室船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船舶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尹群排名第二,杨永祥排名第六)。

2010

2010年我们对《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教材又作了进一步修订,国防工业出版社正在排版印刷,修订后的教材不久将与读者见面。2010年我们又制作了一批船体结构模型,有效加强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船舶工业为我国十大调整振兴行业之一,为江苏省支柱产业,江苏科技大学一直坚持为船舶工业和国防建设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宗旨,积极探索船舶工程类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船体结构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船舶行业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本校的办学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2015年,将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在船舶工业及相关行业内知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至2020年,把学校建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并争取跻身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

②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③ 服务面向定位

保持为船舶工业产业链服务的特色,立足江苏,面向全国;面向民用,国防与民用结合。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生源情况

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招生属一本招生,录取考生中超过所在省份重点分数线考生数量逐年提高;专业志愿录取率近三年平均超过90%,学校普通本科批次录取线在江苏招生的全国305所高校中排列第33位,在省内的40余所高校中排列第9位。学生报考踊跃,生源充足,生源整体质量良好。

4)《船体结构》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船体结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本课程在《船舶概论》、《船体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讲述船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强度概念,了解船舶抵抗各种外力应采用的结构形式和各部分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初步掌握船体结构的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结构设计及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由于本课程是专业课中的先修课,实践性较强,有众多的专业名词术语和结构名称,所以除课堂讲授外,还需参观船厂,参观实船,船舶模型馆、船舶制造仿真实验室等,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快学生对船体结构名称的认识和对船体结构形式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需采用电教手段以及船体结构模型示范教学,以利更加直观,使学生能较快的掌握船体结构的知识。

本课程的部分章节,如第三章采用双语教学。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船体结构》主要讲述船体结构的受力特点以及结构的形式和连接方式、典型船舶的结构特点,是船舶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科,是后续众多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与前期《船体制图》、《船舶概论》等课程结合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高深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在本课程中使用虽然不多,但众多的专业名词、结构的名称以及各种构件的作用,足以使初接触船舶专业者感到不知所措,针对本课程重点难点内容,主要解决办法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引入较多的工程实例,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船体的结构模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2)重点、难点的内容加强讲解与强调,学习与巩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环节:提前告知本章节、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便于同学抓住学习重点;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针对要点,利用课堂讲授时间对其精讲细讲,并通过结构模型加深对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的理解与掌握。

课后习题:课后的练习题是《船体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船体结构》课程考试改革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后的练习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逐步的、分层次的理解、掌握。教师对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进一步讲解。

3)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有机结合

基于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的课堂讲授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动画等形象准确地描绘船体结构形状、连接形式,重点难点内容板书进行讲解,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总结、详细分析,既使同学能掌握重要知识点,又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